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科技环保> 曾经的垃圾坑,今朝的大花园

曾经的垃圾坑,今朝的大花园

浏览 发布时间 10/10/04

国庆假日里,市民来到南海子公园,欣赏京郊美景。南海子公园与位于北五环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遥相呼应,成为贯穿北京南北中轴线上的又一颗生态明珠。

“咱农民不会说那文绉绉的话,这公园好得简直没法形容了。”年已七旬、就在本地土生土长的王久儒昨天在新建成的大兴南海子公园里,不停地拿手中的DV机拍这拍那,天蓝水清,林密花盛,看不够、玩不够、乐不够,“想不到,8个月,这遍地垃圾坑就成了咱家门口的大花园!”

老爷子说的南海子公园,位于大兴新城、亦庄新城和中心城区之间,规划总面积11.65平方公里,其中公园占地7.86平方公里,是本市“城南行动”计划的重大生态工程。

“我小时候,这儿都是水塘子,一根竹竿插下去,水就‘滋、滋’地往外冒。”说起儿时,王久儒记忆如新。历史上,这一带方圆数十里地势低洼,湖沼如镜,林木葱茏,为五朝皇家苑囿,誉为“燕京十景”之一,名“南囿秋风”。

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里逐渐变得违章建筑众多、脏乱不堪,原先干涸的坑塘被垃圾填平,填埋总量达到2200万立方米,其中80%以上是建筑垃圾。“堆得越来越高,成了山,苍蝇多,污水让人恶心。”王老爷子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子女要带他搬进城里,可他不愿意,“村里三四成的人都搬走了。”

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城乡统筹,改变老百姓生产生活环境,市委市政府决定加快南海子公园建设。公园一期包括湿地修复、垃圾无害化与资源化处理以及生态近自然郊野景观的恢复等内容,建成景观总面积达3700多亩。

“开工那天我来了,下着大雪,工人一队一队的进驻。”老爷子手里的DV,一直记录着这里发生的巨变,那天进场清理垃圾的工人就达1.5万人,一场与时间赛跑、为百姓造福的工程开始了。

8个月的时间,完成拆迁60万平方米,实施土方工程500万立方米,处理垃圾800多万立方米,建设公园环路近10公里,形成水面450多亩,栽植乔灌木20万株、地被植物150万平方米……国庆前,一期完工,开门迎客。

“真美、真漂亮!”王老爷子站在一湖碧水之滨,看着巨大的喷泉随着音乐变换各种造型,风吹过来的水雾飘洒在脸上,和着国庆假期的温暖阳光与金秋的习习清风,老伴挽着他的胳膊,“赶明儿个,咱来这补拍个婚纱照。”70岁的人,越活越年轻。

这美景是从垃圾变换而来的。施工人员变废为宝,利用垃圾堆山造景、铺设绿地甬路,做到垃圾处理不出园。公园的水源也是来自小红门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清理后的大坑做好防水,引入水源,放养各种鱼类,栽种荷花等水生植物,逐步恢复湿地景观及功能。

高大的牌楼,北面是宽阔的水面,南面是巨大的广场,各种花草点缀其间,“原先这里是俺村那个木料场吧。”老爷子一路走,一路比较现在和过去的差别,“这观鹿台,不是砖厂挖土的那个大坑吗?”老两口儿住了一辈子,可这变化大得让他们都没了把握,“真是想不到。”

南海子这片湿地恢复后,对大兴乃至北京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据估算,公园全部建成后每年可净化水质2007.4吨、固土28490.4吨、固碳5551.7吨,释放氧气12343.6吨,滞尘26000多吨,年生态效益价值达到6300余万元。

“这是咱家门口的大公园。”王老爷子指着公园西南方向说,“两三年后,我家的楼就在那里。”与公园一路之隔的地方,是他所在的瀛海镇给农民建的回迁楼,数万人将住到这座大公园的旁边,“走个十多分钟就能到。”很多搬离故土的农民,都打算着住回来。

南海子公园仅仅是一个缩影,本市还有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等大型郊野公园,正一个一个地在京郊大地上呈现,一个绿色、生态的北京,让百姓的日子就像蓝天一样,舒服、透亮,阳光普照。

  • 河南黎明重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咨询电话:0371-67981522
  • 传 真:0371-67986677
  • E-mail:vip@lml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