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科技环保> 看世博环保 建筑垃圾就地再利用

看世博环保 建筑垃圾就地再利用

浏览 发布时间 10/10/06

走在世博园中,你是否曾想到脚下的窨井盖全都来自于废塑料和废渣土。它们经过再次破碎、混合后模压成型,而这些“原料”全都来自于以前坐落此地的老厂房、旧民居拆迁遗留下的废弃物。从垃圾到井盖,可谓就地废物再利用。

窨井盖不过是世博园就地重生的“小零件”。几年前,这块毗邻黄浦江的土地上经历了一场大拆迁,但近300万吨建筑垃圾中的大部分并未像往常那样搭乘土方车“远走他乡”,而是以施工便道、路基、绿地填充物等新“身份”继续留守。

这边拆那边用,建筑垃圾不出园,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选址在工厂、民居密集的老城区,这意味着要拆掉大量老房子,产生数量惊人的建筑垃圾,这让上海世博局下属的土控公司一时愁上心头:拆下来的碎石、瓦砾、钢筋毛估估就有几百万吨,可把园区盖上厚厚一层,怎么办?

首先,要把这么多的建筑垃圾运走,运输量就够吓人。白天运,市区脆弱的道路交通恐怕不堪重负;晚上运,彻夜的轰鸣声势必影响沿途居民休息,更别说浩浩荡荡的土方车一路上要消耗多少油、排出多少尾气了。

退一步说,就算想办法运出了园区,垃圾山又能在何处安家?在土地资源捉襟见肘的今天,找一个如此之大的填埋堆置点,谈何容易?而且,一堆了之也是巨大的浪费。

“何不把拆下的破砖烂瓦留在世博园,经过分类、预处理后,用于园区的道路铺设、绿化造景等等?这样不仅解决了垃圾的去处,还可为园区建设节约大量黄沙、石子、水泥,省钱、省材,还减碳。”一日座谈,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何品晶的一番话说得土控公司和环卫部门烦恼全消,一个令人头疼的难题眨眼间化作了创新实践的机遇。

经过大量现场调研分析,课题组绘制出一张拆建物流时空平衡表,据此重新梳理施工工序、规划项目进程。在这张立体“排片表”的巧妙“撮合”下,垃圾与建材之间果真只有“转个身”的距离---废弃混凝土、砂石及固结渣土或化作路基,或被加工成路面砖;废塑料、旧木块与其他工业废弃物混合,凝结成了窨井盖。

但还缺块场地用于物流周转。思前想后,园区周围几个大型停车场让科研人员计上心头:“只要将修建停车场排在工程进度的更后,这大片空地恰好用作建筑垃圾和原材料的临时集散地。”何品晶说,省去一出一进两次物流,即可减少500多万吨运输量,节约80%的建筑垃圾堆存处置空间,把园区建设对园区外的影响降到更小。依葫芦画瓢再建若干“世博园”。

 “左手垃圾,右手建材”的世博施工法,挑战的是城市建设中的一大顽疾。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建筑垃圾年产量在2亿吨以上,除部分用作施工场地平整、低洼区域填埋外,相当部分丢弃于郊区旷野,弱碱性的废渣令大片土壤失活。与此同时,我国每年新增建筑面积约20亿平方米,需要不停伸手向大自然索要黄沙、石子、土方---挖河捞沙,开山取石,其结果是生态遭殃。

未来上海,像世博园这样先拆后建的大体量工程可能不会太多,但国内其他大城市仍将经历大规模旧区改造,世博案例不失为城市“绿色更新”的一种借鉴。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在技术上其实并不难,只要科学统筹、提前规划,完全可以依葫芦画瓢,再建若干“世博园”。

  • 河南黎明重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咨询电话:0371-67981522
  • 传 真:0371-67986677
  • E-mail:vip@lml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