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后,尽管不同的结构类型、不同用途的建筑物倒塌损毁所产生的建筑垃圾的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不同,但其基本组成成分是一致的,其组成类似于建筑物拆除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建筑垃圾的成分。地震后建筑垃圾主要包括建筑物倒塌或严重损毁必须拆除后所产生的废混凝土块体或者损坏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倒塌墙体(包含砖块、砂浆和石膏等面层抹灰材料)、废塑料、废钢筋(钢材)及有色金属材料(如铝合金材料)、废木材、废瓷砖、碎玻璃等。
地震产生的建筑垃圾中主要成分是废混凝土和废砖,这两种材料的回收绝大部分是需要利用大型的机械设备和复杂处理工艺进行再加工制成可使用的原材料(简称再生材料)的。但是,垃圾中也包含很多不需要再加工或只需稍加清理和简单加工就可以直接重新利用的材料。
直接利用垃圾中的材料不需要复杂的工艺、大型的机器,只需要依靠人工或者再配合简单的工具就能将这些材料直接分离出来,整理干净就能再用,所以直接利用是最简单、最直接的利用途径。
地震造成农村地区居民住房倒塌超过1亿m2,农村地区大量用的是烧结粘土砖,倒塌的墙体中就有很多完好的砖块。如果能将这些砖块分离出来,清理表层附着的砂浆后,可直接用于砌筑新的房屋,即节省了部分购买新砖的费用,又保护了土地资源。直接利用未破坏的砖进行大量的应用的例子可追溯到二战结束后的德国,其战后重建过程中就从墙体废墟中清理了出大量的砖块用于重新砌筑。
木材也是可以直接利用的材料,又可保护林木资源。未受损伤的木材可以直接重新用作构件,如地震中大量的木结构名胜古迹被破坏,修缮过程中就可直接利用这些木材;也可制成其他产品,如作为家具、工艺品。其他废木料可以用作造纸的材料或者用作燃料,或者切成薄片压制成木板。日本的木结构建筑多,因而每年处理的建筑垃圾中废木料占了相当的量。由于加工成本高,所以在日本废木料一般被当作燃料用来发电等。
直接利用建筑垃圾的途径固然简单,但要求在此之前要对垃圾进行分离分类。表面上看垃圾分离耗用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但是却降低了后期利用的难度,而且能够提高废料的利用率,因为成分复杂的建筑垃圾是很难以进行直接利用的。
利用建筑垃圾作为回填材料工序简单,处理量大,可以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的建筑垃圾,前提是垃圾要保证进行无害化处理,如挑选出有机污染物,否则会造成二次污染。回填建筑垃圾可以用来造地,尤其适合四川地震灾区一些地形狭长,土地面积小的地区。其次,废混凝土、废砖等固体无机废料可以作为夯扩桩的填料。工程实践表明对比沉管灌注桩,建筑垃圾夯扩桩不仅节约造价,而且单位体积的承载力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