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 从循环经济出发看我国建筑垃圾处理行业

从循环经济出发看我国建筑垃圾处理行业

浏览 发布时间 12/06/25

目前, 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建筑废料的回收率中国香港地区为80%,中国台湾地区为50%,我国建筑废料的回收利用率较低,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耗用大量的征用土地费、垃圾清运等建设经费,同时,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遗撒和粉尘、灰砂飞扬等问题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带动建筑垃圾的快速产生。

“循环经济”一词,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在20 世纪60 年代提出的,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循环经济将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的开环式经济系统转变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资源”的闭环式经济系统,改变了传统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逐步实现“零排放”或“微排放”。它要求全社会增强珍惜资源、循环利用资源、变废为宝、保护环境的意识,促进资源消耗减量化、产品反复使用和废弃物资源化。

基于循环经济理论,道路工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处理也是遵循循环经济理论中要求的资源形成封闭性循环的思想。例如在安德门外的南京都市废物综合利用开发公司的工程工地上可以看到用再生加工的废弃物-混凝土作为材料建筑成的道路。根据技术人员介绍,他们首先把运来的废弃混凝土进行粉碎,然后将不同粒径的混凝土按比例进行混合,再加上石灰、煤粉和特种添加剂,生成“二灰结石”,用这种材料作为道路“基层”,完全可以满足道路承载能力的要求。再例如由河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南京市废弃物管理处和南京都市废弃物综合利用开发公司合作开发的“利用废弃混凝土再生加工成二灰结石作为市政道路基层材料”项目,近日通过工程试验。这一成果,使得长期以来只能填埋处理的废弃建筑混凝土, 在通往循环利用的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高速发展,不断的拆旧建新,带来了大量建筑垃圾。据了解,不仅老建筑、道路和桥梁的拆迁改造产生建筑垃圾,在房屋新建过程中,其地下室基坑支护及建筑桩基工程,同样也会产生许多废弃混凝土和渣土等建筑垃圾。

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的控制措施将其减量化,对于产生的建筑垃圾则采用科学手段,使其具有再生资源的功能,既有效地解决垃圾占用大片耕地并污染环境的问题,又创造出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我国的建筑垃圾处理工作走上经济循环发展的道路。

  • 河南黎明重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咨询电话:0371-67981522
  • 传 真:0371-67986677
  • E-mail:vip@lml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