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也称建筑与拆除废物(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Waste),从来源讲主要来自建筑施工垃圾、旧建筑物拆除垃圾、装修垃圾,主要由渣土、砂石块、废砂浆、砖瓦碎块、混凝土块、沥青块、废塑料、废金属料、废竹木等组成。根据日本建设省的统计,各产业界所有废弃物中属于建筑废弃物的约为 40%,1995年日本建筑垃圾达 9900 万吨;美国每年光废弃混凝土就大约产生 6000 万吨;目前,欧洲共同体废弃混凝土的排放量已增加到 16200 万吨左右。而据专家统计,我国每年仅施工建设产生和排出的建筑垃圾近 4000 万吨。除此以外,旧建筑拆除垃圾也是不容忽视的,我国解放初期浇注的许多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物,很多已进入老化毁坏阶段。城市改造建设也会产生大量的建筑拆毁垃圾。
在建设过程中或旧建筑物维修、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多为固体,其中含有大量有利用价值的材料,是可以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的,如:废金属可以重新回炉加工制成各种规格的钢材;废竹木、木屑等可用于制造各种人造板材;碎砖、混凝土块等废料经破碎后可代替砂石直接在工地现场利用,用于砌筑砂浆、抹灰砂浆、浇捣混凝土等,也可以用以制作砌块等建材产品等。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方面,近年来国内外有了很多突破性的技术成果。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建筑垃圾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引起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但仅仅依靠政府单方面的力量无论在资金供给和运作效率方面都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要。因此,建筑垃圾处理行业以 PPP 模式进行市场化运做成为必然要求。
在国外的公共事业改革中,PPP 模式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也得到广泛关注。运用 PPP 模式作为我国建筑垃圾处理建设和经营手段,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一方面运用 PPP 模式可以充分发挥私人企业优势,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减轻政府负担。但另一方面,PPP 模式要求政府、企业以及公众等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合作,涉及面广。实践证明,在引进私人企业参与到公用事业中,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产生很多问题,对我国公用事业的改革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针对我国的垃圾处理行业的实际情况,研究如何有效运用 PPP 模式提高建筑垃圾处理水平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