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 重庆市加快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进程

重庆市加快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进程

浏览 发布时间 18/06/27

随着人口增加,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城镇化率从2008年的33.28%上升到2012年的52.57%,国内生产总值(GDP,全称是Gross Domestic Product)也从2008年的300670亿元达到2012年的519322亿元。大规模的工程建设活动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增强了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依赖度,加快了资源的耗竭速度,加重了环境质量的破坏程度,这些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严峻挑战。基于此,李克强总理强调“环境是政府的天大的事”,环境问题的处置及其治理是新一届政府函需解决的问题之一;2013年国务院1号文件《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也把推进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列为行动方案的重要任务。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和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由于我国建筑设计寿命比较短、施工质量缺陷、城市规划前瞻性差以及相关产业政策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建筑物被频繁的新建、扩建、改建和拆除,建筑垃圾产生率和排放量增加。大量的建筑垃圾可以通过回收利用和资源化处理得到减量化,资源化建筑垃圾不是空想主义的结果,这项措施早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己经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和实践,如荷兰、丹麦等欧洲国家的建筑垃圾资源化率己达95%,美国建筑垃圾的回收率达到75%,垃圾回收利用和资源化处置既降低了环境质量对的破坏程度,产生环境效益,又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这也体现了资源化在解决建筑垃圾问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然而,在国内,大部分建筑垃圾仍简易处理或露天堆放,回收利用率仅仅为5%左右,在加剧土地等自然资源稀缺局面的同时,也阻碍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为了转变这种粗放的建筑垃圾处理模式,国家基于“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谁产生,谁负责”的原则,提出把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项长远的战略方针,以期缓解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提高资源效率,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尽管国家的相关政策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不平衡、不协调的经济社会发展与生产要素的供给能力和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不相适应,偏离了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预期。

由此可见,建筑垃圾资源化己成为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等“中国梦”内容中函待解决的问题。在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应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转变传统的末端控制理念,推行建筑垃圾资源化管理,转变资源传统的线性消耗模式,形成“建筑原料一建筑物一建筑废弃物一再生原料”的新型循环利用模式。目前我国及各省市的宏观政策法规己基本出台并推行,资源化己经得到政府及专家学者的肯定,研究者也从不同层面进行探索,并提出从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但对建筑垃圾资源化的促进机制研究较少,尤其是资源化环境经济政策的有效性研究比较欠缺。为了促进建筑垃圾充分资源化,需要在学习国内外先进研究成果和工程实际经验的基础上,厘清成功实施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关键因素,研究环境经济政策在建筑垃圾管制、利益相关者选择决策、引导资源化产品市场等方面的有效性,为明晰建筑垃圾资源化前景、提高垃圾资源化利益相关者信心、弥补资源化机制研究不足提供基础理论参考。

  • 河南黎明重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咨询电话:0371-67981522
  • 传 真:0371-67986677
  • E-mail:vip@lml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