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 重庆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政策的提出

重庆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政策的提出

浏览 发布时间 19/01/09

为推进环境保护事业的科学发展,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十二五”期间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减少建筑垃圾排放量,发展环保型产业,加快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在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国家将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而重庆是西部地区发展潜力较大的城市,也是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潜力较大的城市;在未来几年,大规模的新建工程和旧城改造活动将迫使重庆面临建筑垃圾排放的高峰期;批量的材料消耗和大面积的建筑垃圾处置任务,不仅给重庆市政府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构建宜居城市的目标增加了阻力,而且降低了政府对建筑垃圾的监管效率和社会公众享有的环境福利。

为了减少环境污染、促进资源综合利用,重庆市政府积极学习国外成功经和考察国内其他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模式,结合重庆经济、地理等实际情况,制订强制性促使规范建筑垃圾管理,出台优惠政策引导建筑垃圾资源化。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的结果具有减少环境污染、有效利用资源、缓解原生材料需求压力等特点,是重庆市现在及未来一段时间建筑行业发展研究的方向。积极开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对建筑垃圾管理的研究及应用处于实践水平,从技术、经济、管理等视角对建筑垃圾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其政策制度、经济激励等都是以坚持市场机制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为原则的,注重市场与政府的共同作用。而国内研究虽然从经济激励、政策措施和相关法律法规上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措施,但是政府政策独立于经济研究或市场研究,多是集中在建筑垃圾的来源、组成、对社会的影响以及政策的制定等方面,忽视市场作用。从环境经济或市场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对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研究比较少,特别是基于市场的环境经济政策如何影响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益相关者选择行为的研究。即,通过市场信号刺激行为人的动机,影响利益相关者对可选择行为成本和收益的评估,使该行为主体基于自身利益做出有益于环境的最优决策,消除依赖控制标准和条款来规范人们行为的弊病。从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关键成功因素入手,利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探索不同环境经济政策的潜在有效性,识别并量化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益相关者的成本效益,通过合理的环境经济政策影响利益相关者的决策行为和选择动机,进而构建建筑垃圾资源化的促进机制,以期为重庆成功实施建筑垃圾资源化提供理论框架参考。

“十二五”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加速发展的城镇化和大规模的旧城改造为建筑业和建材行业带来新的市场需求,同时,建筑业和建材业也逐渐成为资源耗竭和建筑垃圾排放增加的主要责任者。截至2011年,中国城市固体生活垃圾存量已达70亿吨,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目前全国每年产生15.5亿吨建筑垃圾,预计到2020年我国新增排放建筑垃圾将超过10亿吨。传统的简易填埋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型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对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可持续的要求。

资源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合理利用资源和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既有利于缓解资源匮乏和短缺问题,又有利于减少废物排放。在土地等自然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下,以资源化为龙头,以目前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现状和成功案例为研究对象,并对照世界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归纳出有利于重庆建筑垃圾资源化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以及可能利于重庆市垃圾资源化管制的环境经济政策,从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对环境经济政策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量化不同利益主体的成本和效益,利用市场作用刺激利益主体选择利于环境改善的行为,激励理性的利益相关者在考虑自身利益的基础上主动加入垃圾资源化项目;基于有效环境经济政策的资源化促进机制,不仅解决建筑垃圾处置管理问题、资源化市场的失灵问题以及政策失效问题等,而且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并通过建筑垃资源化产业为重庆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做出重要贡献。
 

  • 河南黎明重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咨询电话:0371-67981522
  • 传 真:0371-67986677
  • E-mail:vip@lml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