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 国内建筑垃圾行业分析

国内建筑垃圾行业分析

浏览 发布时间 22/10/13

重庆大学的一位研究人员根据一次地震损毁房屋的数字进行了估计:按平均每间10平方米,每平方米产生1吨建筑垃圾计算,一次地震产生的建筑垃圾约3亿吨。该研究人员称,地震所造成的建筑垃圾量远远超过中国每年建筑施工所产生的建筑垃圾的总和(资料显示,中国每年施工建设所产生的建筑垃圾有4千万吨)。不管建筑垃圾产生的具体数字是多少,我们不难看出他所带来的垃圾量是庞大的。

中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但是建筑物的寿命却维持在25-30年之间。如此短寿的建筑物,更增加了建筑物垃圾的排放量,数以亿万计的建筑垃圾,给中国,乃至世界带来巨大的环境威胁。

城市建筑垃圾的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垃圾堆放点和堆放面积扩大化,垃圾与人争地的现象相当严重。就全国而言,有200多座城市陷入垃圾的包围之中,垃圾堆存侵占的土地面积多达5亿多平方米,直接影响了城市景观。大多数郊区垃圾堆放场多以露天堆放为主,经历长期的日晒雨淋后,垃圾中的有害物质(其中包含有城市建筑垃圾中的油漆、涂料和沥青等释放出的多环芳烃构化物质)通过垃圾渗滤液渗入土壤中,从而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反应,如过滤、吸附、沉淀,或为植物根系吸收或被微生物合成吸收,造成郊区土壤的污染,从而降低了土壤质量。此外,露天堆放的城市建筑垃圾在种种外力作用下,较小的碎石块也会进入附近的土壤,改变土壤的物质组成,破坏土壤的结构,降低土壤的生产力。受污染的土壤,一般不具有天然的自净能力,也很难通过稀释扩散办法减轻其污染程度,必须采取耗资巨大的改造土壤的办法来解决。

在法律控制和各方共同努力下,中国城市垃圾处理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其还存在较大差距。发展速度较慢,垃圾包围城市、垃圾污染城市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同时,建筑垃圾分类收集工作刚刚起步,建筑垃圾回收尚处在原始的粗放阶段,与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的要求不相适应。社会、公众和单位对垃圾的危害及处理过程中应负的责任认识不清,垃圾处理的巨大压力和费用都由政府独自承担。垃圾管理更是还不够完善,对于垃圾处置缺乏长远的规划。就目前我国建筑垃圾处理情况而看,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处理方式落后,征收垃圾处理费治标不治本,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

1、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不高,处理方式落后。

2、征收处理费,难以控制浪费源头。

3、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中国城市建设正以当今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在发展,公共与民用建筑不断更新、改造,大量危旧建(构)筑物被拆除,甚至由于城市规划的改变,一些尚新的建筑物亦被爆破。而在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建筑垃圾也成了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要实现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必须结合我国的国情,从法律、政策、管理、技术等多方面入手,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进程,才能科学、有效地解决我国的建筑垃圾问题,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

  • 河南黎明重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咨询电话:0371-67981522
  • 传 真:0371-67986677
  • E-mail:vip@lml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