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 从国外学习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方法

从国外学习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方法

浏览 发布时间 22/06/15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新改建项目增多,建筑垃圾大量产生,而且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处理,就被运往郊外或农村进行露天堆放或直接填埋。建筑垃圾侵占土地,污染水体、大气和土壤,影响市容和环境卫生,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不容忽视的问题。而资源化是处理建筑垃圾的出路,得到了很多国家的支持和研究。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起步较晚,在管理和技术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建筑垃圾的资源化率尚不足5% 。而日本的资源化率已经达到97%以上。

1977年,日本就制定了《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规范》,1991年制定了《资源重新利用促进法》,到2002年又颁布了《建筑再利用法》。同时日本建立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回收体系,开发分类和处理技术,对建筑垃圾实行零排放策略,极大地促进了建筑垃圾的回收,回收率从1995年的42%增加到2011年的97%。行之有效的宏观法律手段和微观技术手段为日本建筑垃圾的资源化提供保证,使得日本建筑垃圾资源化率不断提高。

通过立法规定垃圾资源化回收方式,如《废弃物处理法》详细介绍了各种废弃物的处置方法。《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规定了建筑垃圾废弃、回收、处理、利用的具体行动方针。《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规定了混凝土、砂石、金属类等再生资源的利用并从法律层面促进再生资源循环利用。

同时通过法律对垃圾的资源化管理提出要求,如《建筑再利用法》规定对于特定的建筑材料要分类拆除和促进再资源化,拆除业者要按规定登记,并对主管官员、地方政府、建设业者、工程发包商的责任做出详细规定,促使垃圾处置管理规范化。

另外通过规范和立法保证建筑垃圾产品标准化、市场化。如制定了《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规范》、《建材标准》规定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回收标准和使用规范,颁布《绿色采购法》、《推进废弃物对策行动计划》等促使建筑垃圾产品市场化和产业化。

日本通过完善的管理技术和成熟的回收技术促使建筑垃圾资源化,其主导方针是:尽可能不从施工现场排出建筑垃圾;建筑垃圾要尽可能重新利用;对于重新利用有困难的则应适当予以处理。

利用全过程管理对垃圾的产生、收集、处理和回收过程进行管理,实现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通过评价和合理的规划,减少垃圾源头产生,实现建筑零排放,在建造时利用延民建筑物寿命的技术和建筑结构,同时发展强化的建筑材料技术,减少建筑垃圾产生图。另外在建筑现场回收建筑废弃物,利用合适的技术进行处理,并将这些废弃物制成性质稳定和质量较好的产品加以利用。特殊的建筑废弃物可运至集中或分散的处理场进行回收,保证建筑垃圾的处置效率和产品的质量。同时日本通过市场调节机制和政府参与的形式,将建筑垃圾推向市场。通过合同的手段督促建造商减少垃圾的产生,同时利用经济政策鼓励建设单位使用再生产品。通过立法对再生产品质量标准进行规定,通过经济策略鼓励社会利用再生产品,加大宣传提高社会对再生产品的认识。

日本的建筑垃圾回收技术主要有:①零排放施工、工业化技术;②再资源化利用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木材、污泥等技术;③废弃物发电、建设废弃物的生物燃料利用等;④设计与规划、零排放技术。日本明确要求建筑师在设计时要考虑建筑在50年或者100年后拆除的回收效率,建造者在建造时采用可回收的建筑材料和方法,并尽量做到建造零排放。建造排放量从1995年的9 620万t下降到2008年的6 380万t,日本建筑垃圾在不断地减少。

我国建筑垃圾处置技术起步较晚,技术和管理尚不成熟,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管理体系。加上回收处置技术的不成熟使得建筑垃圾资源化成本很高,法律及监管力度不够等是我国建筑垃圾的处理面临的问题。从日本建筑垃圾资源化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以下几点。

    1)建立健全完整的法规和监管体系

尽快制定较为合理且可行的建筑垃圾资源化法律和法规,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同时协调各部门保证法律规章的实施。另外将环境保护与建筑垃圾管理办法纳入招投标体系中,实现建筑垃圾源头控制。开发建筑垃圾评价体系,进行全寿命周期评价,加强垃圾监管工作,实行责任制度。加强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信息化平台建设。

    2)加强建筑垃圾资源化激励政策

一是将使用建筑废弃物制造的建材产品纳入政府优先采购的绿色产品,使生产企业无后顾之忧;二是筛选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先进适用技术,建立示范工程并出台产业技术政策进行推广;三是出台更加有力的政策以提高利废建材产品使用比例;四是地方政府出台政策法规,促进建筑废弃物的处置和资源化再利用。

    3)发展建筑垃圾资源化技术,建立建筑垃圾资源化标准体系

目前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成本过高是阻碍资源化的一大原因。因此发展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研究适合我国建筑垃圾回收的仪器设备,开发适合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方案是解决资源化的出路。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应用技术,建立示范工程,另外建立资源化标准体系是确保资源化能够产业化的保证。

    4)加强建筑垃圾资源化宣传,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意识

提高资源化意识,不光针对建造者和设计者,还包括政府及管理人员,这样不仅有利于回收工作的展开,而且有利于资源化产品的推广,使建筑垃圾产业链不断增大。

  • 河南黎明重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咨询电话:0371-67981522
  • 传 真:0371-67986677
  • E-mail:vip@lml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