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基础建设量最大的国家,早在2005年,上海市的建筑垃圾年度排放量达到了2350万吨,北京市建筑垃圾排放量就更是达到了3600万吨。而这也是在没有大型施工项目建设的数据,如果一旦增加大型项目,如上海世博会工程的建设,使上海的建筑垃圾排放量超过4000万吨。
如此巨量的建筑垃圾的处理费用是惊人的,此外还需要占用大量的空地存放,污染环境,浪费耕地,成为我国的一大公害,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并且简单的遗弃建筑垃圾也是对自然资源的极大浪费。另外,生产混凝土需开采砂石骨料,由此产生的开采、运输耗能以及费用也十分惊人,砂石的大量开采极大地破坏了绿色植被,暴露了原矿,毁坏了自然景观,引起了水土流失,致使河流改道,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人类生存质量。
为解决这些问题,混凝土的生产及施工技术必须从初级的,以消耗大量资源、能源为代价的粗放生产经营方式,向节约资源、能源、减轻地球环境负荷及维护生态平衡的具有更新、更高技术水平的生产经营方式转变,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再生骨料混凝土技术可以实现对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形成新的建材产品,从而可以减少建筑垃圾的数量,同时也降低了对天然砂石的需求量,使有限的资源得以重新利用,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因此,从环境保护与资源有效利用的角度来讲,再生混凝土技术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基于这一点,再生混凝土技术通常被认为是发展生态绿色混凝土,实现建筑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之一。
随着社会对环保问题的日益重视,再生混凝土的生产与应用将作为一项环保产业提到日程上来,它的推广将直接产生两大影响:一方面解决了大量混凝土废弃物处理难和由此引发的污染环境等问题,同时又节省了大量的垃圾清运费用和处理费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对天然砂石的开采,保护了生态环境,保护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明显的经济、环境以及社会效益。
因此,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对用建筑垃圾制备再生混凝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