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对产业动力的获得非常重要。建筑垃圾处理产业只有建立在一定规模且能够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才能够获得自身不断地发展。
我国墙体材料(砖、砌块、墙板)需求量增速迅猛。2000年墙体材料产量到达8000亿块,2002年达到9500亿块,2004年超过了11200亿块,2005年超过12000亿块。从2000年到2005年增幅稳定在10%左右。通过对产业发展推动力的分析发现,出于资源危机和环境保护的需要,社会对再生建材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大,在客观上,再生建材存在较大的市场空间。然而,事实上再生建材市场却并没有打开。因此,有必要探讨导致再生建材产品市场需求不旺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再生建材产品生产成本高、公众对再生建材项目存在抵触意识是两个主导因素,二者不同程度地影响社会对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需求量,进而影响产业的竞争力。
(1)再生建材产品生产成本偏高
建筑垃圾从回收、再生到销售需要经过回收、运输、进料、筛分、破碎、混合搅拌、成型、养护、成品、产品检测、销售等多道工序。相应的生产成本包括:拆除费用、拆除建筑垃圾的堆放费用、拆除建筑垃圾运送到处理工厂的费用、再生产品的生产成本及中间堆放费用、再生产品运送到建筑工地费用、再生产品的检验、销售等附加费用。显然,与生产天然建材相比增加了回收成本、运输成本、筛分成本等费用。由于生产成本偏高,再生建材市场需求很小。
(2)公众对再生建材项目存在抵触意识
普通大众往往不具备环保、资源危机意识,对于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认识停留在“垃圾产品”的层次上,一些企业在项目建设起就遭到当地百姓的反对,老百姓不同意在自己居所附近筹建垃圾处理厂。而冠以“再生”、“垃圾”等词的产品更是遭遇到销售的困境,施工单位往往不具有再生产品概念,存有疑问“建筑垃圾还能制砖?”,更多的施工单位由于种种原因不敢“好的个吃螃蟹”。
从长远来看,作为节能减排的新型材料,再生建材的市场需求整体上是比较乐观的。但不能因此忽略其它不利的市场因素,较高的生产成本带来的负面影响、公众的抵触意识会削弱建筑垃圾再生建材的市场竞争性和需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