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 武汉市建筑垃圾行情分析

武汉市建筑垃圾行情分析

浏览 发布时间 22/11/01

武汉市建筑垃圾有主要三大来源:新建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拆迁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装修产生的建筑垃圾。其中建筑施工和拆迁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产量占首位。

根据武汉市城管委提供的资料显示,2010年武汉市中心城区有5600处建筑工地,全市建筑垃圾日产生量约为3万方,估为5万吨(建筑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换算标准为1.5-1.8T/m3 ),年产量约1000万方,估为1700万吨。而近三年来,由于城市建设的更快发展,高层建筑、拆迁、地铁的修建,建筑垃圾产量进一步增长。根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武汉市建筑工地在1万个左右,比2010年翻了一番。在公共交通建设方面,根据武汉市城管委提供的数据,一条地铁线路将产生400万方左右的建筑垃圾。按照每年通1-1.5条地铁线路的速度,每年仅地铁建设就将产生400-600万方垃圾,约合600-900万吨。在拆迁施工方面,武汉进入“大拆迁时期”已三年,拆迁总量逐年上涨。根据我们在娇口区政府到得的数据,仅娇口区就将在未来三年完成200万方左右的拆迁任务以及300万方左右的城中村改造任务,建筑垃圾产量约600-900万吨(拆迁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换算标准为1.3-1.9T/m3)。

由此推测在未来几年内,武汉全市建筑垃圾年产量在2000万方左右一2500万方。这一推测也符合走访城管委时相关负责人提供的粗略数字:目前武汉建筑垃圾的年产量在2500万方左右,其中800余万方为建筑废弃物,1700万方为工程余土。根据国际测算方法,每万吨建筑垃圾占用填埋场的土地1亩。武汉市对于建筑垃圾普遍采取填埋的处理方式,在过去的几年里,已经耗费数以千亩的土地来填埋建筑垃圾,如果不找到其他出路,在未来几年里,武汉市将继续耗费成倍的土地用于建筑垃圾的填埋。

建筑垃圾管理,首先要从源头控制减少建筑垃圾产量。而我国的关于建筑垃圾管理法律尚不完善,缺少对建筑材料节约化、建筑垃圾减量化的鼓励政策,现有政策的执行力度也非常有限。而目前我国对建筑行业的管理较为粗放,工程建设方、施工方为追求经济利益,甚少考虑社会的长远效益,不愿在建筑垃圾处理方面投入过多的成本,只对建筑废料进行简单的分拣,对废钢筋、木材等尚具有利用价值的材料进行回收,而其他建筑废料则被弃置或者交给清运公司一运了之。事实上,就算施工单位愿意对废料加以利用,由于缺乏技术、资金和相关政策的支持,回收再利用成本远远大于购买新材料的成本,出于“经济人”的利益观,相关单位更愿意弃置这些尚有利用价值的建筑垃圾。

此外,由于我国老式的民房建筑普遍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砖混结构,尤其在许多城中村改造项目中,存在大面积的砖混结构房屋。这些房屋拆迁和改造产生了大量混凝土、砖、瓦、砂浆等废弃物,这些传统的建筑材料性能低下,加上施工工人的素质不高,工艺落后都造成了对建筑材料的再利用率低下,建筑材料浪费较多,比如在混凝土和砂浆废料量中,人工粉刷产生的落地灰就占了60-70%。

在源头监管方面,目前武汉市乃至全国对施工工地的建筑材料使用情况和建筑废弃物再利用情况的监督都还处于空白阶段。建筑垃圾的产生源头在工地,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施工现场相关作业由住建部门管理,但是在走访调查中,住建部门表示只负责监管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施工场地及周边保洁。开工许可条件和建筑垃圾运输许可都跟建筑垃圾处置情况不挂钩,可见建筑垃圾从其产生源头就没有有效监管。

  • 河南黎明重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咨询电话:0371-67981522
  • 传 真:0371-67986677
  • E-mail:vip@lml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