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的主要组分是混凝土,这是由于现代建筑对结构稳定性要求非常高,致使大量钢筋混凝土结构替代了传统的砖混结构,混凝土的用量随之增加。此外,陶瓷、木材、玻璃、金属、瓦片和沥青也是构成建筑垃圾的主要组分。
不同的结构类型(如砖混结构、框架结构、木结构等)中,建筑垃圾的主要组分比重也有不同。在砖混结构中,建筑垃圾中砌块(砖)所占比重最大;而在框架结构中,建筑垃圾的主要组分包括砌块(砖)与混凝土,且含砂浆相对较多。三种结构中消耗的砌块(砖)、砂浆和混凝土的总量占到了建筑总产生量的 50%~80%。
根据建筑垃圾的化学性质,可以将建筑垃圾分为惰性垃圾和非惰性垃圾。惰性垃圾是指在正常的外部环境下,很难与周围化学物质发生反应的废弃物,如废弃混凝土、砖石等;非惰性垃圾是指容易与外部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废物,如废弃钢筋、木材等。
根据产生阶段的不同,建筑垃圾可分为施工垃圾、翻新垃圾和拆毁垃圾。施工垃圾是指在住宅、商业建筑或其它市政路桥基础设施的新建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翻新垃圾是指在既有建筑或基础设施的改建、扩建活动中产生的建筑垃圾;拆毁垃圾是指在进行建筑物或市政基础设施的拆除时产生的建筑垃圾。
根据建筑垃圾的产生场所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五类,即交通工程垃圾、挖掘工程垃圾、拆卸工程垃圾、清理工程垃圾和扩建翻新工程垃圾。
建筑垃圾的特性
① 污染性
建筑垃圾如不经分类随意堆放,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生成多种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会渗入地下水层或流入河湖,影响水质;垃圾细微颗粒及产生的有毒气体会扩散到空气中,污染大气;有毒物质渗入土壤中会杀死土壤中的微生物,引起土壤结构性质变化,降低土质。与此同时,建筑垃圾的随意堆放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与塑造城市的绿色形象背道而驰。
② 有用性
建筑垃圾主要由碎混凝土、碎砖瓦、碎沙石等惰性组分构成,其化学成份是硅酸盐、氢氧化物、碳酸盐、硫化物及硫酸盐等,具有相当好的硬度、耐磨性、抗冻性、耐水性等,化学性质较为稳定,性能优于粘土、粉性土,甚至砂土和石灰土。因此,建筑垃圾具有非常重要的回收利用价值,有效的回收利用可以节约大量成本,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③ 年产量巨大
近几年,由于城市新建、改建、扩建、重建规模巨大,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已达 24 亿吨。应当加大对建筑垃圾管理的重视程度,尽量从建筑源头上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降低其对环境的危害;同时要注重建筑垃圾产生后的处理措施,加大回收利用力度,使垃圾能够发挥其剩余价值。